它矗立在燕赵大地的核心腹地石家庄,始建于1953年,其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抗生素依赖进口的历史,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先河。
它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”,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目标,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,勇担国企社会责任,目前已成长为资产超250亿元、职工逾万人的大型制药企业,在保障国内百姓用药需求的同时,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它将药物研发、环保技术创新的基因融入发展血脉,拥有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,以及12家省级创新平台,拥有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制药生产平台。
它就是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华药集团”),百姓安全用药的坚实保障者。
“小朋友,别紧张,很快就结束了。”近日,石家庄某犬伤处置门诊,医生正在给一名被狗抓伤的小男孩打针。
接诊医生介绍:“我们用的是华药生产的迅可,它不但效果好,而且蛋白浓度比传统狂犬疫苗低很多,注射时阻力小,能有效减轻儿童患者的疼痛感。”
去年,迅可的适用人群获批扩大至2岁以上儿童。
迅可,即华药2022年2月上市的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。它是全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,也是河北省药企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。
事实上,华药的生物药研发是在“零基础”上超前布局的。在20世纪80年代末化学合成药的巅峰时期,华药就把目光投向了现代生物医药。
面对当时团队缺乏生物技术经验的困境,华北制药从零起步,组建团队、培养人才、筛选项目、探索技术路线……每一步都争分夺秒。
有华药人回忆,当时华药的生物药研发团队在研究中心五楼办公。而且,研发人员因经常跳窗户而闻名——由于不分昼夜地工作,当办公楼大门锁闭时,他们不得不从一楼窗户进出……
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,华药人终于研发出了迅可这一成功药物,造福人类。
在华药,类似的艰苦奋斗、奋力研发的故事还有很多。目前,华药已有10多个合成生物学产品处在不同的研发进程中。
是什么支撑着华药人不断创新研发呢?
“要敢于在没有人的路上闯出一条路。”华药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这是华药的老传统、老精神,自主创新的根子永远不能丢。
眼下,新时代的“医药大会战”已迭代升级为“创新发展新会战”,善创新者得天下。
为此,华药的整体研发投入已从过去的6%提升至10%。“生产一代、研发一代、储备一代”,全新的梯次研发“路线图”,促使华药不断关注生物药板块的市场需求、竞争态势和政策变化,不断调整研究方向,优化生产工艺,提高质量控制标准。
在注重药品研发的同时,华药积极推动环保技术创新研究,成立了专业从事工业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研究机构。2024年,华药重点推进开发原料药绿色低碳生产技术,推动大宗原料药绿色化改造,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水平,同时,重点推广新工艺,将多步合成简化为一步合成,提高催化效率引导药物定向合成,减少污水和副产危险废物排放,达到节约能源消耗、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,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“重大环保事件为零、环境违法事件关停企业为零、环保刑事立案问责处理为零、因环保被政府约谈公司主要领导为零、企业被列入环境违法失信黑名单为零”……
2024年,华药全年环保投入近2.5亿元,实现了环保五“零”目标,各单位环保设施整体运行稳定,废水、废气等达标排放,全年无环保行政处罚。
作为一个职工逾万人的大型药企,在面临巨大环保压力的情况下,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的环保成绩的?
原来,华药集团一直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要求,完善环境管理,持续提升环保风险管控水平。
华药现已形成机构健全、制度完善、有100余人参与的环保管理组织体系,设置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,董事长任主任。环委会负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党和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、政策,上级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和要求,研究公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重大事项。同时,华药总部设有安全环保部,下属各子(分)公司都设有环保管理机构和人员,建立了“公司-子(分)公司-车间-班组”四级环保管控组织体系,完善了工作流程和风险预防预警机制,推行环保岗位标准化操作,实现了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保管理。
环境制度管理方面,华药制定了《环境保护责任制》《环境保护管理办法》等多项环保管理制度,对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、污染源及治理设施管理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,确保公司环保工作依法合规。
环境应急管理方面,华药不断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,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实际需要,建立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,由应急指挥部、应急办公室、各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四层级组成。同时,明确规定应急指挥部、应急办公室等部门的具体职责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目前,华药已有四家子(分)公司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,两家公司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,所有医药生产企业均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,主要生产单位均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。
华北制药获得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方面科研奖项证书
2024年上半年,华药的酶法阿莫西林被认定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。
这个单项冠军来之不易。但对普通人来说,生产酶法阿莫西林的华药先泰公司更直观的变化是:厂区里没药味儿了。
“药味儿”,曾是华药挥之不去的印记。
阿莫西林属于第二代青霉素。传统化学合成法生产阿莫西林存在效率低、污染大等问题,而酶法技术避免了使用有毒溶剂,污染更少,且产品更纯、用药更安全。
2009年9月,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,华药先泰公司在国内较早启动了酶法阿莫西林工艺研究。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,先泰公司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快速完成对酶的菌种选择,掰开了关键原料、关键技术、关键工艺等一根根“卡脖子”的“手指”,于2013年12月顺利投产了酶法阿莫西林项目,实现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国内领先,生产成本也显著下降,同时也打开了华药传统化学制药全面绿色转型的大门。
之后,2021年,华药倍达分厂年产1000吨酶法头孢氨苄原料药实现全过程绿色制造,其生产效率提高5.8倍,废水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35%和74%以上。
如今,漫步华药各个厂区,清新的空气已经取代了人们记忆中的各种“药味儿”。
这只是华药集团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华药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全面落实绿色生产,制定了《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办法》等规定,规范公司环保管理,提高污染治理水平。
华药通过污水处理、循环用水等多种措施节约水资源,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节水环保氛围。截至去年,公司共有14座污水处理设施,废水处理主要采用“预处理+生化处理+物化深度处理”工艺,各单位废水总排口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,监控污水情况。
废气管理是厂区环保治理的重点和难点。目前,华药集团共有164套废气治理设施,废气处理主要采用“冷凝+吸附”“碳纤维吸附解析”“转轮浓缩+RCO”“碱洗+氧化洗涤+水洗”“RTO/RCO”等组合工艺。重点排污单位主要废气排放口均安装了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设备和VOCs超标报警仪,并与环保部门联网。
同时,华药集团秉承“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”的循环经济3R原则,深化减量化工作,积极识别国家危废名录,大力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系统建设。
此外,华药通过开展绿电交易和建设光伏项目等方式,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,为企业绿色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注入华药动力。
行者方致远,奋斗路正长!展望未来,华药集团将始终秉持“人类健康至上、质量永远第一”的企业宗旨,以科技破局、以生态筑基,继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生产更多适合国人生命基因传承的好药,继续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。
生化处理系统
厌氧塔
后记——
近年来,笔者多次到访华药集团,亲身体会了华药厂区各种“药味儿”消失的过程,这也是笔者对华药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切身感受。通过采写此文,笔者进一步了解到,这家老牌国企正以“绿色制药、合规自律、生态环保”为己任,不断提升现代制药生产、管理质效。这种与时俱进、绿色发展的精神值得借鉴,我们也期待华药集团取得更大的绿色发展成就!
《河北环境科学》会员风采栏目长期征稿,有意向的单位与《河北环境科学》编辑部联系。
联系人:谷瑞欣 0311-87801775